0%

奥斯曼帝国六百年

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部介绍奥斯曼帝国历史的图书《奥斯曼帝国六百年-土耳其帝国的兴衰》。我利用上下班乘车时间断断续续看了大约有两三周时间,终于把这本书啃下来了,作者主要讲了各个苏丹之间干了做了什么、取得什么成就以及奥斯曼帝国版图的变化(如果不拿出地图对比一下版图变化,应该很难感受到帝国的兴衰)

先说看完本书之后的第一感觉吧,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西方国家们,历史上就对东方国家充满恶意,对中国如此,对土耳其(书中称土耳其为欧洲病夫)也不例外。称东方国家为野蛮民族,殊不知东方国家发展文明的时候,西方国家可能还在茹毛饮血。奥斯曼帝国末期跟清朝末期是何等相似,都是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,然而积重难返的帝国却无力回天。

作者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整体历史的讲解的比较完整,当然不失广度与深度,当然书中作者某些观点也是比较主观或者站在西方人立场上,比如作者对奥斯曼帝国末期的理解,将各个西方国家对于大国沙文主义当成了对奥斯曼满满的善意。

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存活六百年,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时间还长。

其中一个原因是奥斯曼帝国是包容性最强的帝国之一,从当代历史来看,我一直以来对伊斯兰教有着比较深的误解,看了本书之后发现作为伊斯兰国家的奥斯曼是极其包容与开放的。比如说天主教与东正教、拉丁人与希腊人、教皇与皇帝之间的宗教分歧严重割裂了拜占庭帝国。在其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,有着与此地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奥斯曼征服者,却为东正教世界恢复了秩序与和平。奥斯曼征服者不仅成了东正教世界的主人,还成了东正教公开而积极的保护者,他们保护基督徒和犹太人免受不公正待遇,在那个时代,奥斯曼帝国允许少数民族、不同宗教担任不同的职位,只有奥斯曼帝国承认全部三个一神教信仰。因此,东正教的信徒们宁愿接受穆斯林帕夏的统治,也不想“受拉丁人教皇的奴役”。

另外一个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发展出独特的“奴隶之家”的行政体系,创造了一个由基督徒奴隶组成的统治机构。这些奴隶一部分来自战场,一部分来自招募,更有一部分是自愿成为奴隶身份的。作为回报,这些奴隶可以接受教育与训练,随后进行选拔然后担任国家的公务员,并且在晋升的道路上畅通无阻,这样的开明制度走到最后奴隶们已经不再厌恶自己的奴隶身份,而是更多的珍惜这种身份带来的权益。由于穆斯林是无法成为奴隶的,成为奴隶也需要放弃身家,所以这种奴隶制度在帝国早期只允许非穆斯林担任,所以这种“奴隶之家”制度最后成为一个不搞世袭、唯才是用的制度。这种制度使奥斯曼帝国免受穆斯林贵族世袭与裙带关系的荼毒,在帝国前期还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当然到了帝国后期,这种制度被打破,穆斯林也可以担任相关职位,上述的提到的问题就开始显现。

最后在奥斯曼帝国晚期,俄国的崛起延长了奥斯曼帝国的寿命。以往,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发挥了力量制衡的作用。而现在,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又成了欧洲列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制衡力量。欧洲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奥斯曼帝国,以充当他们与沙皇之间的缓冲地带。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改变角色,从战场上的重要角色转变为外交领域上的重要角色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